1、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在耐久性設計中,如無特殊標明,這一保護層應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通常情況下應為箍筋或外側分布筋而不是主筋。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相關規定。
2、保護鋼筋不被銹蝕(空氣中含水量,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護層越厚)。粘結錨固(鋼筋要通過保護層把均勻力傳到混凝土中,保護層厚度不夠的話,會過早出現裂縫,鋼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時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銹蝕鋼筋)。鋼筋內部是由無數三角組成,并不是一塊直板,為了承受車輛而設計的保護作用。
3、準確定位樁基位置,防止樁基偏位。嚴格控制鉆頭大小,防止出現孔徑偏小現象,而造成保護層過小;經長時間使用的鉆頭應及時修補。防止縮孔現象發生,土質差的情況,采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并且快轉慢進。保證鉆孔豎直度,鉆機支平墊穩,鉆桿必須豎直,鉆進過程中勤觀察勤測量,發現偏移及時校正。成孔后,檢測鉆孔豎直度,如果出現偏位,應重新掃孔。
4、鋼筋下料人員應熟悉圖紙及規范的要求。鋼筋加工時放樣尺寸要正確,特別是對一些鋼筋布置密集,復雜的圖紙,鋼筋須經計算后根據實際進行放樣,避免由于交接點處鋼筋密集無法安裝。加強模板質量控制,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會導致保護層的超標,所以還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裝。制作要規范、尺寸要精確,特別是縮模、擴模現象很容易導致鋼筋保護層超限。加強模板拉桿及支撐系統控制,根據結構部位的大小,通過計算對拉桿、鋼管大小及數量,防止出現拉桿拉斷及鋼管無法承受現象。
5、加強“加強箍”生產環節的控制,加強箍外徑=柱子直徑-保護層厚度-主筋直徑-主筋肋,根據設計要求嚴格控制加強箍外徑尺寸,防止生產的過大或過小。根據測量放樣調整樁基預留鋼筋,保證立柱鋼筋的位置準確。立柱鋼筋籠豎立時,要根據測量放樣和下部鋼筋調整的尺寸垂直吊裝,電焊幾個點后,用垂線校正鋼筋籠,垂直度不超過5mm方可進行鋼筋籠施工焊接。
6、板梁中各部位鋼筋保護層,在使用保護層墊塊時應根據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保護厚度的保護層墊塊。在作業前,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對各不同班組提出相關要求,強調鋼筋保護層的重要性,主動管理。鋼筋下料人員應熟悉圖紙及規范的要求。鋼筋加工時放樣尺寸要正確,特別是對一些鋼筋布置密集,復雜的圖紙,鋼筋須經計算后根據實際進行放樣,避免由于交接點處鋼筋密集無法安裝。在施工前,針對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據圖紙及施工驗收規范,確定正確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厚度的保護層墊塊,墊塊強度要求和構件主體砼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