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3.15晚會當中,“恢復出廠設置并非徹底清除手機數據”這一消息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并登上了今日的百度熱搜榜單。為什么會說“恢復出廠設置并非徹底清除手機數據”,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手機數據如何徹底清除?手機個人信息隱私如何保護?請看下文詳情。
恢復出廠設置并非徹底清除手機數據
據央視財經消息,電子產品迭代升級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家中的舊手機、舊電腦也越來越多,一鍵刪除、格式化、恢復出廠設置能徹底清除個人數據,保證信息安全嗎?315信息安全實驗室對此展開了專門的測試,測試表明:一鍵刪除、快速格式化和默認不勾選“格式化SD卡和手機存儲”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將數據刪除。技術人員提示:手機恢復出廠設置操作要將所有存儲項目都進行勾選,手機里的個人信息才會被安全刪除;對電腦硬盤和U盤中數據進行格式化時要去掉快速格式化勾選,這樣的完全格式化才能保證數據信息安全刪除。
很多人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估計都會深感震驚。沒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迭代舊手機的時候,常常不注意就采用“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才清除手機數據,殊不知如果沒有注意到,反倒依然會造成自己的個人泄露。315晚會給我們大家提了個醒,在保障個人信息隱私上,一定要多加注意。
除了手機之外,還有電腦的信息與隱私也非常重要。在315晚會上,技術人員也對電腦、U盤進行測試,拷入excel表格、PDF文件、word文檔、視頻文件、照片等五個不同類型的文件,刪除后通過數據恢復工具進行掃描,掃描后被刪除的五個文件被逐一找回,除了名字變成亂碼,五個文件的內容并沒有被刪除。“這樣操作刪除的只是文件的索引和目錄,而真正文件的內容還保留在硬盤上,所以很容易就利用一些技術的手段或者數據恢復的工具把文件再給找回來。”技術人員又通過格式化再次清理文件,卻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原來在進行格式化操作時,默認的是快速格式化。技術人員提醒,想要徹底清除電腦硬盤、U盤中的數據需要進行格式化時要去掉快速格式化勾選,這樣的完全格式化才能保證數據信息安全刪除。
手機數據如何徹底清除?
在315晚會上,技術人員是用iQOO手機進行演示的。針對清除手機數據的操作方法,iQOO溫馨提示:
如果希望徹底清除手機數據,具體操作如圖:在點擊“清除所有數據”后,勾選“格式化手機存儲”。
各位換手機的朋友們,在清除手機數據前請做好備份,數據一旦丟失很難找回,請大家根據個人需要正確選擇需要清除的數據。
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
1、文件夾清理
對于一些垃圾文件比較大的app,除了工具清理,還可以使用清理文件夾的形式。現在的手機文件夾大多以英文名字命名,我們往往不知道哪些可以刪除,哪些不可以。這里有一個簡單的筆畫。
像“Android”和“system”之類的東西都屬于系統文件夾,系統文件就存放在這里。不要隨意刪除,以免手機無法使用;
英文名為“bugtogo”的文件夾屬于報表文件,存放的是系統報表文件,一定要小心刪除。另外,像“應用、服務、設置、賬號”這樣的文件夾,并不是系統文件,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最好不要刪除。
后綴為“APK”的文件屬于軟件安裝包,刪除不會影響軟件;后綴為"的文件。log”是一個程序日志文件,可以刪除;
后綴為“緩存”的文件是臨時緩存文件,以及以“.”開頭的文件也是臨時文件,可以刪除;
文件夾里還有大家熟悉的音樂、圖片、視頻等文件,是音樂、圖片、app的對應文件夾,可以刪除。
2、定期關機重啟,恢復出廠設置。
手機除了手動清理刪除文件和照片,還可以通過定時關機重啟、恢復出廠設置等方式進行清理。
重啟可以幫助手機清理一些未清理的垃圾,關閉一些后臺默默運行的程序,修復一些已經存在的小bug。
手機個人信息隱私如何保護?
守好安全入口。手機等互聯網終端是我們每天使用最多的互聯網產品之一,也是我們的個人信息數據最集中的地點之一,保護好手機等這類安全入口并不僅僅是免于丟失,而是首先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其次是購買的產品是正規廠商生產的且經過相關部門檢測認證的產品。再次是避免被陌生人隨意使用,在交換、維修等場景下,記得提前將手機數據備份,并刪除原有數據。最后,不妨為自己的手機等終端設置一個密碼,可以有效避免個人隱私數據被泄露的風險。
定期升級更新軟件版本。在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的當下,不論是手機系統還是應用商店,都會提醒用戶定期更新升級軟件版本。更新升級版本意味著系統后臺增加了更多防范風險的措施,填補了更多系統漏洞,與之相伴的是系統功能、界面體驗等不同層面的升級改造,包括對惡意程序的防范、隱私泄露的提醒等,可以說,定期更新升級軟件也是防止隱私數據泄露較為可行的辦法。
關閉敏感數據收集權限。現在,我們甚至可以設置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可以擁有什么權限。這些權限包括:使用手機上配備的麥克風、攝像頭、陀螺儀或者手機上的其他應用程序,如日歷、聯系人等等。我們設置的原則是,應用程序可以擁有合理的權限,比如錄音機應用程序需要得到訪問麥克風的權限就是合理的。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應用程序都要求訪問使用者所在地信息以及聯系人信息,甚至一個手機手電筒應用程序也這樣要求,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作為手機的擁有者和應用程序的使用者,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關閉這些過分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
提高防詐意識。最近幾年,電信網絡詐騙的新聞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一些不法分子總是打著各種旗號進行詐騙。此前,國家反詐中心提醒,其實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只要牢記一條:凡是讓出錢的事情一律免談;但能讓不少人上當受騙的原因其實也就是一條:有所圖。而提高防詐意識的首要條件是: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時不泄露個人隱私數據給陌生人。
1、個人習慣篇
① 手機不要下載未經認證的第三方軟件
很多病毒、木馬程序都是會通過一個鏈接+吸引人的文案,讓你點擊下載,通常如果你下載安裝后,這些軟件由于沒有過審,可以很輕松的獲取你各種信息。
而且一些小眾的第三方軟件,因為連最基礎的應用商店的簡單審核都沒有,所以隱私安全方面是完全沒有保障的,甚至還會給用戶帶來金錢損失、手機損害等直接的傷害。
② 非家庭區域不要使用WIFI網絡
目前使用家庭WIFI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只有運營商能得到你的上網數據,而如果你使用公共WIFI甚至辦公室的WIFI,那么WIFI的提供者如果稍加手段,都是可以獲取到價值不等的你的個人信息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全程使用手機卡自帶的網絡。
③ 重要隱私不要存放在手機上
這里對于每個人來說重要信息定義不同,其中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涉及隱私比較直接的可能就是一些比較暴露的視頻和照片,或者明文的賬號密碼,這些信息建議不要存儲在自己的手機上,因為絕大部分軟件都有很多種辦法將這些信息上傳,一旦泄露出去就后悔莫及。
④ 手機和手機系統都不要太老
手機和手機系統太老意味著漏洞也會越多,漏洞越多就意味著手機被軟件攻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比如之前315曝光的采用安卓早期系統的低端兒童智能手表,工程師通過一個誘導掃碼,就能輕松地黑入手表,實現對手表功能的遠程控制。
2、系統設置篇:
① 關閉各種軟件的個性化推薦、個性化廣告和用戶體驗改進計劃
這些個性化推薦內容和用戶體驗改進計劃,一旦你勾選,從法律角度來說就代表你同意APP或者手機本身對你的一些信息進行收集。
所謂個性化推薦簡單點說就是大數據,比如你用手機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iPhone 13關鍵詞,可能通過個性化推薦對搜索記錄的抓取,然后就會反饋給各大購物APP,你打開購物APP就會收到iPhone 13購買相關店鋪和商品的推送。
雖然我說關閉,但其實這個是關不干凈的,幾乎我們每天的信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泄露給這些購物網站,然后獲得個性化的推送,以增加成交幾率。
② 關閉不用軟件的麥克風權限和相機權限
麥克風權限和相機權限如果你開啟了可以自動調用,那么軟件就可以不經過你同意就隨便打開你的麥克風和攝像頭,對你進行錄音或者圖像的采集,這個風險就是第一是隱私泄露,第二就是麥克風通過語音轉文字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利用這些信息知道你的喜好和近期想買什么東西,當然這些都是最基礎的。
③ 軟件權限不要給永久權限,重點項目需要每次提示
關鍵的權限如果給了軟件永久權限,就意味著它可以隨意調用,而開啟每次提示,就能保證,每次軟件調用該權限時,需要征得用戶的同意,別怕麻煩!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APP會手機用戶的位置信息,這種如果你給了權限他就會趁你不注意自動手機,如果你不給,它就調用不了GPS無法獲取。
④ 睡覺前最好關閉wifi和移動網絡
這個方法是比較狠的,如果你不用的情況下關閉WIFI和移動網絡,就能避免部分APP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偷偷上傳你的個人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