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常州的宋先生因為長時間吹空調,不但引發了感冒,更是因為輕視病情而最后住進了ICU。這位36歲的男子的故事喚醒了我們關于“空調病”的警鐘,一同來關注這個在現代生活中常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宋先生在夏季享受著空調帶來的涼爽,但卻沒有意識到,這種人為的降溫方式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他因此患上感冒,原本只是普通的癥狀,但由于沒有及時治療,最終發展成了胸悶無力,四肢癱軟。在暈倒后被緊急送往醫院的宋先生被確診為暴發性心肌炎,這是一種由病毒感染誘發的嚴重疾病,以心肌組織嚴重水腫和功能障礙為特征。
這種疾病起病隱匿、惡化迅速,死亡率極高。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錢四輩表示:“他受涼后不注意休息,免疫力降低,病毒侵犯到心臟,導致心臟嚴重受損。”
這個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夏季使用空調需適度,過度依賴可能引發“空調病”。安陽市中醫院的袁一展醫師解釋,“空調病”是因為在空調環境中長時間待著,人體的耐寒能力下降,導致體溫調節失常,空氣中微生物在空調中繁殖,更易感染。表現癥狀多樣,包括四肢酸痛、頭痛、面癱、皮膚過敏甚至哮喘等。
預防“空調病”需要注意什么呢?袁醫師建議,首先是空調溫度不宜太低,白天26-28℃最合適,夜間盡量不要整晚開著。其次,可用生姜、花椒泡腳或腿,起到散寒作用;避免空調直吹,使用時間不超過3小時,注意關節和腹部保暖。
宋先生的不幸事故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空調的使用必須考慮到健康風險。空調可以瞬間帶來涼爽,但可能會悄悄帶來健康危機。這個夏天,讓我們更加理智地使用空調,珍愛生命,注意健康,不讓“空調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