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針對電視“套娃式收費”亂象的整頓行動終于破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決定,對電視“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這一舉動被業界普遍看作是電視行業的一個新起點。
然而,這樣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智能電視的普及給人們帶來了更多觀看選擇,然而,也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套娃式收費”現象。互不相通的會員體系、數不清的開機廣告、眼花繚亂的觀看界面,不僅增加了觀眾的觀看成本,消耗了觀眾的信任和耐心,也阻礙了互聯網電視行業健康發展。
"套娃式收費"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智能電視產業鏈各環節的割裂所致。互聯網電視的參與主體眾多,包括內容版權方、內容服務平臺、牌照商、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等,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收費主體、收費名目和收費渠道,這使得互聯網電視的收費問題變得極其復雜。
同時,互聯網電視產業在商業探索方面的急功近利也是“套娃式收費”的重要原因。智能電視廠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吸引用戶,這其中包括預裝視頻APP、安插開機廣告、開通第三方會員等增值服務。視頻平臺也面臨著較大的營收壓力,他們通過提高會員價、區分會員體系等方式拓展自身的盈利空間。不過,這種短視的盈利方式,最終只會對整個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對于如何解決“套娃式收費”這一問題,專家們認為,首要任務是解決智能電視產業鏈的割裂問題。會議要求整合有線電視、IPTV和互聯網電視三大體系,這可以說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然而,整治“套娃式收費”涉及到的技術問題復雜,利益關系錯綜復雜,需要各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統一監管標準,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才能讓監管既有效又有力。
電視原本是家庭最觸手可及的娛樂方式,但“套娃式收費”的出現,卻使得電視機變成了“裝飾”和“擺設”。滿足觀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應該是行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把選擇的自由還給觀眾,電視行業才能實現更自由的發展。
整治“套娃式收費”的行動,也可以被看作是電視行業的一種自我革新。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電視行業必須改變過去的發展模式,以滿足觀眾的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樣的改變,也可能為整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