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磚作為建筑結構中的重要材料,其質量檢測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磚的送檢工作需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一、磚送檢的規范依據
磚的送檢工作主要依據國家標準及行業規范,以下是主要的參考標準:
1.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11)
該規范是中國建筑行業對砌體結構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明確了磚等砌體材料的取樣、送檢及驗收標準。
2. 《建筑材料見證取樣和送檢管理規定》
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規定》(建建〔2000〕211號),該規定要求涉及結構安全的材料必須進行見證取樣,并送至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3. 《燒結普通磚》(GB/T 5101-2017)
該標準規定了燒結普通磚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取樣規則,是磚質量檢測的主要依據。
4. 《混凝土多孔磚》(GB/T 13544-2011)
針對混凝土多孔磚的性能要求和檢測方法,適用于非承重墻體用磚。
5. 地方性規范
不同地區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補充規定,例如《北京市建設工程見證取樣和送檢管理規定(試行)》(京建質〔2009〕289號)。
這些規范共同構成了磚送檢的法律和技術框架,確保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二、磚送檢的批次數量規定
1. 燒結普通磚
根據《燒結普通磚》(GB/T 5101-2017)及《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11),燒結普通磚的送檢批次數量規定如下:
取樣批次:
• 每15萬塊磚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5萬塊的按一批計。
• 若同一生產廠家的磚在同一工程中連續供應,且質量穩定,可適當擴大批次,但不得超過30萬塊。
• 對于不同強度等級或不同用途的磚,應分別取樣。
取樣數量:
• 每批次隨機抽取30塊磚用于檢測外觀質量、尺寸偏差等。
• 強度檢測:每批次取樣10組(每組5塊,共50塊)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 其他性能(如抗凍性、耐久性)檢測根據工程要求另行確定,通常每批次取樣6塊。
2. 混凝土多孔磚
根據《混凝土多孔磚》(GB/T 13544-2011),混凝土多孔磚的取樣批次要求如下:
取樣批次:
• 每10萬塊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萬塊的按一批計。
• 若連續生產且質量穩定,可適當調整批次,但最大不超過20萬塊。
取樣數量:
• 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每批次抽取20塊。
• 抗壓強度:每批次取樣8組(每組5塊,共40塊)。
• 抗滲性(如有要求):每批次取樣6塊。
3. 其他類型磚(如蒸壓灰砂磚、加氣混凝土砌塊)
蒸壓灰砂磚(依據《蒸壓灰砂磚》(GB 11945-2018)):
• 每10萬塊為一批,不足10萬塊按一批計。
• 抗壓強度取樣:每批次取樣10組(每組5塊)。
• 外觀質量:每批次抽取20塊。
加氣混凝土砌塊(依據《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T 11968-2020)):
• 每1萬立方米為一批,不足1萬立方米按一批計。
• 抗壓強度取樣:每批次取樣3組(每組3塊)。
• 干密度和導熱系數檢測:每批次取樣3塊。
4. 特殊情況
• 基礎磚胎模:基礎磚胎模是否需要送檢取決于工程設計和地方規范要求。一般情況下,若磚胎模用于承重結構或涉及結構安全,需按燒結普通磚或混凝土多孔磚的標準進行送檢;若僅用于非承重填充,則可根據監理單位要求適當簡化。
• 連續澆筑或大批量使用:當同一工程連續使用同一廠家、同一規格的磚,且質量穩定時,可適當減少取樣頻率,但需經監理單位同意。
三、磚送檢的取樣方法
磚的取樣方法需遵循隨機性和代表性原則,確保檢測結果能夠真實反映整批磚的質量。以下是具體的取樣流程:
1. 取樣原則
• 隨機取樣:在磚堆中隨機抽取,避免人為挑選。
• 均勻分布:從磚堆的不同部位(如頂部、中部、底部)取樣,確保樣本具有代表性。
• 見證取樣:根據《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規定》(建建〔2000〕211號),取樣過程需在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見證下進行,由施工單位試驗人員操作。
2. 取樣步驟
1)確定批次:根據磚的類型和數量確定檢驗批次。
2)現場取樣:
• 在磚堆中選擇多個位置,均勻抽取規定數量的磚。
• 使用專用工具(如取樣籃)或人工搬運,確保磚塊完整無損。
3)樣品封存:
• 取樣后,立即對樣品進行編號并封存,防止混淆或串換。
• 封存工具可采用塑料袋、封條或專用取樣箱。
4)填寫取樣單:記錄樣品編號、生產廠家、規格、批次號、取樣時間及見證人信息。
5)送檢:將樣品送至具有CMA(中國計量認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3. 注意事項
• 避免損壞:取樣和運輸過程中應避免磚塊破損,影響檢測結果。
• 保存完整記錄:取樣單和檢測報告需納入工程質保資料。
• 見證人員資質:見證人員需持有《見證員證書》,并在授權范圍內操作。
四、磚送檢的檢測項目
1. 外觀質量:
• 檢查磚的表面平整度、色澤、裂紋、缺邊掉角等。
• 檢測尺寸偏差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2. 抗壓強度:
• 燒結普通磚:檢測單塊磚的抗壓強度,判定強度等級(如MU10、MU15)。
• 混凝土多孔磚:檢測抗壓強度,確保滿足設計要求。
3. 其他性能(根據工程需要):
• 抗凍性:適用于寒冷地區,檢測磚在凍融循環后的強度損失。
• 抗滲性:適用于地下工程或潮濕環境。
• 干密度和導熱系數:主要針對加氣混凝土砌塊。
五、磚送檢的注意事項
1. 檢測機構資質:
• 送檢機構需具備省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資質及CMA認證。
• 檢測報告需加蓋CMA章,確保法律效力。
2. 送檢時效:
• 樣品取樣后應盡快送檢,避免因存放時間過長導致性能變化。
• 檢測周期一般為7-28天,具體取決于檢測項目。
3. 結果處理:
• 若檢測不合格,需對該批次磚進行復檢;復檢仍不合格,則該批次磚不得用于工程。
• 檢測報告需存檔,作為工程驗收的重要依據。
4. 地方差異:
不同地區可能對批次數量或取樣頻率有補充要求,需咨詢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通過規范的送檢流程,可以有效保障磚的質量,進而提升工程整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工程從業人員應熟悉相關規范,嚴格執行取樣和送檢要求,確保每一批磚的質量符合設計和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