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權只有40年,無法落戶。
房屋都是有產權的,普通住宅使用年限是70年且到期后自動續期,而公寓房的產權只有40年,算一下從開發商拿地到交房,可能最后業主手里只剩35年了。還有一個風險是產權到期后,需要主動申請續期并補高額地價,若沒有自動續期或申請被駁回,則土地產權及房子會被無償收回。
另外,公寓屬于商業性質的房子不能入戶,對應的就不存在上學落戶了,如果你是自住或作為婚房,考慮到后代入學資格,也不能購買公寓房。
2、水電費貴,居住體驗不如住宅。
既然屬于商住房,水電及物業費的收費標準都貴到起飛,所以住公寓的居民要比普通民用住宅多掏很多錢。而且根據規范要求,大多數公寓沒有天然氣煤氣,因為燃氣灶應裝在自然采光和通風的廚房內,大多數公寓的廚房門與臥室連成一體,不符合要求,所以只能用電磁爐或微波爐做飯,給長期生活帶來不便。
另外市面上的公寓多為迎合“單身人士”,大多是50-70平米的小戶型,整體結構不平整,視覺上存在壓迫感,且公寓的公攤系數比住宅高出5%左右,影響使用率。
3、購房首付高、轉讓費高。
購買公寓房雖然總價低,但購房首付高啊!按規定首付需要付5成,最長貸款年限只有10年,且不能公積金貸款。上述這些還不是最要命的,最坑的是公寓到了轉手賣出時手續費高得驚人!要繳納營業稅、契稅等多項交易稅費,例如深圳的二手交易稅費就達到房屋總價的15-20%左右!
普通的家庭住房我們都知道賣房的房產證滿五年且是唯一住房,只需繳納一個契稅,而公寓是沒有“滿五唯一”這一說的,必須繳納亂七八糟的高額費用,也正是因為有這么一筆“醬油貴過雞”的支出,才導致公寓的流通性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