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攤面積標準:住房公攤面積標準要依據房屋類型而定。
1、多層住宅: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16%;按規定7層以上必須配電梯,所以小高層屬于配電梯的范圍之內,它的特點是方便的同時又能給生活一種新的高度。
2、高層住宅: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另外高層建筑有電梯及電梯前室占用了空間,也有安全通道樓梯占用空間,還有“管道井”“強電井”“弱電井”等公用設施都占用了空間。所以高層建筑較多層建筑的公攤面積要大得多。
3、別墅住宅: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公用面積分攤的原則是僅存在于本樓內部并與本樓建筑結構存有連接的部分,并且僅向本樓居住者提供非營利性服務,不符合此條件的建筑不得計入公攤面積。
高層公攤面積大的原因
1、電梯數量和大小:
層數越高,居住的人就越多,住戶對電梯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樓層越高就需要配備越多的電梯,有些甚至連電梯大小都會受到影響,進而造成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增加。比如說,一般情況下6層以上11層以下的多層,只需配建一部電梯;12-24層的小高層住宅則需要配建2部電梯;24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通常需要3部電梯來滿足住戶的需求,或者2部容量會大一些的電梯,當然所占面積也會更大。另外,電梯每增加1部,每層也會相應地增加一部分的過道,進一步加大了購房者的公攤面積。
2、消防通道面積增加:
高層住宅樓的樓層越高,住戶越多,一旦發生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需要逃離的人就更多,所以開發商在建設時必然會增加安全通道的寬度,這同時又會增加一定的走廊面積,公攤面積和住戶所要承擔的公攤系數也會隨之增加。
3、承重墻體投影面積大:
高層住宅的整體高度較高,墻體通常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所以一般高層住宅樓的墻體也是會比普通多層或者小高層的墻體厚,因為在計算公攤面積時,墻體投影面積的一般也會被計入,所以進一步拉大了高層和其他住宅之間的公攤系數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