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構成材質不同:剪力墻是指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墻體,而普通砌體墻是指使用塊體和砂漿根據一定的砌筑方法建筑而成的墻體。
2、建筑圖紙畫法不同:在平面圖上,剪力墻一般都是使用黑色進行填充飽滿的,而普通砌體墻一般都沒有進行填充。在結施平面圖上,剪力墻一般都是有代號編碼的,而砌體墻一般都沒有代號編碼,只是使用虛線把墻體的輪廓標注了出來。
3、外觀不同:假如房屋正在裝修的話,可以在柱子四十厘米的位置,把墻體表面的砂漿去除干凈,大約去除二十厘米左右,若發現墻體內部有磚縫的話,該墻體就屬于普通砌體墻,若發現墻體內部沒有磚縫的話,該墻體就屬于剪力墻。
4、適用范圍不同:只有在地震到來之際,剪力墻才會發揮作用,幫助墻體抵抗地震帶來的水平力。當砌體墻被作為填充墻進行使用時,砌體墻一般都可以提高墻身的安全性,加強房屋結構的穩定性。
剪力墻和普通墻區別在哪?
外觀區別很好認,首先要確定你居住的房子有幾層,假如超過12層則該棟房子有剪力墻,剪力墻一般是在柱子周圍并與柱子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墻體。假如你家是正在裝修的話,你可在靠柱子40cm處將表明砂漿抹面剔除約20平方厘米面積即可看見,是磚砌體得話是有磚和縫的,沒有磚和縫的話該部位就是剪力墻。
如何區別:粉刷裝修前,看看是否有磚;粉刷后,剪力墻一般沿橫向貫通,高層框剪體系中,橫向貫通的墻多為剪力墻。也可用手輕敲墻面,如果聲音清脆,多是普通磚墻,如果生意很悶,應該是剪力墻。如何個人感覺不是很強,還可借助混凝土回彈儀,剪力回彈強度均勻且較大,磚墻不均勻且較小。
從受力的角度來認識。一般的地下室大多數是由框架柱傳力的,外墻大多數不是剪力墻,只是因為有抗滲的要求,所以才使用了鋼筋混凝土。但是對于大、空、深的地下結構,地下室的外墻也要承受剪力。具體哪些是剪力墻哪些不是,要從設計計算書中體現出來。
設計用來抵抗剪力的墻就叫剪力墻,剪力墻可以是混凝土,也可以是砌體,比如底部框架的砌體結構,也要設置剪力墻。高層當然是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墻可以是抵抗平面外彎矩的地下室外墻,那不是剪力墻。
剪力墻有何特點?
1、剪力墻的主要作用是承擔豎向荷載(重力)、抵抗水平荷載(風、地震等)。
2、剪力墻結構中墻與樓板組成受力體系,缺點是剪力墻不能拆除或破壞,不利于形成大空間,住戶無法對室內布局自行改造。
3、短肢剪力墻結構應用越來越廣泛,它采用寬度(肢厚比)較小的剪力墻,住戶可以一定范圍內改造室內布局,增加了靈活性,但這是以整個結構受力性能的降低為代價的(雖然有試驗和研究表明這種降低幅度較小)。
4、就目前中國現狀,純剪力墻結構造價高,施工困難,耗鋼量極大,所以往往因為建設單位的制約,結構抗震設計囿于成本而不得不降低標準,建議慎用此類結構形式。
5、框架結構的特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外墻立面設計也較為靈活,其變形特點為剪切變形和彎曲變形組合起來的剪切型變形,框架結構構件類型少,易于標準化,定型化,在材料變形性能良好的時候,可以建造到30層,一般情況下15-20層為好。
6、剪力墻結構的特點:整體性能好,剛度大,在水平作用下側向變形小,承載力要求也比較容易滿足,其側向變形為彎曲型,但是由于剪力墻的間距不能過大,所以其平面布置不夠靈活,為了克服其缺點,會使用框支剪力墻結構,跳層剪力墻結構。
7、框架剪力墻結構:繼承了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各自的優點,側向變形呈現彎剪型,有時候也會設計為框架筒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