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主題。小魚山位于青島市萊陽路東段以北,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東南角,面積2.5公頃,被譽為俯瞰青島市區和海濱風光的最佳處;建筑設計圍繞“海”之主題,突出“魚”的圖案造型,把自然美、建筑美和藝術美融為一體。閣內有螺旋式的樓梯,外設護欄平臺,人們可沿平臺繞閣一周,飽覽“藍天、碧海、青山、綠樹、紅瓦、黃墻”這一青島的獨特風貌。
建筑設計原則
1、滿足建筑物功能要求
滿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合理設置門窗洞口的大小,合理安排廁所及樓梯的位置、大小、采光和通風要好,其次在滿足上述建筑功能要求的條件不影響周圍學生公寓的生活質量。
2、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正確選用建筑材料,根據建筑空間組合的特點,選擇合理的結構、施工方案、使房屋堅固耐久、建造方便、縮短工期。
3、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
建造房屋是一個復雜的物質生產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在房屋的設計和建造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做到節省勞動力,節約建筑材料和資金。設計和建造房屋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核算,重視經濟領域的客觀規律,講究經濟效果。房屋設計的使用要求和技術措施,要和相應的造價、建筑標準統一起來。
4、考慮建筑美觀要求
建筑物是社會的物質和文化財富,它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如人們對建筑物在美觀方面的要求,考慮建筑物所賦予人們在精神上的感受。建筑設計要努力創造具有我國時代精神的建筑空間組合與建筑形象。歷史上創造的具有時代印記和特點的各種建筑形象,往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傳統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5、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單體建筑是總體規劃中組成部分,單體建筑應符合總體規劃提出的要求。建筑物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和周圍環境的關系,例如原有建筑的狀況,道路的走向,基地面積大小以及綠化等方面和擬建建筑物的關系。新設計的單體建筑,應是所在基地形成協調的室內外空間組合、良好的室外環境。
建筑構造的影響因素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影響建筑構造的首要因素之一。建筑必須適應其所在的自然環境,包括氣候、地形、地質和生態等。
• 氣候條件:氣候對建筑的設計、材料選擇和能耗有重要影響。例如,寒冷地區的建筑需要良好的保溫性能,而熱帶地區的建筑則需良好的通風和遮陽設計。
• 地形地質:地形地質條件直接影響建筑的基礎設計和結構形式。例如,在地震多發區,建筑的抗震設計至關重要;在軟土地區,基礎處理技術則是關鍵。
• 生態環境:建筑的設計和施工需要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努力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例如,應采用環保材料,保護現場土壤和水質,保留自然植被等。
2、文化歷史
建筑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場所,它還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和歷史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時期對建筑的風格、形式、材料和裝飾有著深遠的影響。
• 建筑風格: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時期孕育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如古希臘的柱式、中國的檐角翹起、哥特式的尖頂等。
• 建筑功能:文化因素還影響建筑的功能分配和空間布局,如儒家文化強調宗族觀念,促使中國傳統住宅多呈院落式布局。
• 裝飾藝術:建筑的裝飾藝術也深受文化歷史的影響,不同地區和時期的建筑裝飾各具特色。
3、技術進步
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擴展了建筑的可能性,包括建筑設計、材料和施工技術等方面。
• 設計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建筑設計的效率和準確性。
• 新型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如鋼結構、玻璃幕墻、預應力混凝土等的出現,極大拓展了建筑的形態和功能。
• 施工技術:現代施工技術如滑模施工、大跨度吊裝技術等的運用,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4、經濟條件
經濟條件是影響建筑構造的又一個關鍵因素。建筑的規模、質量、材料選擇等都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
• 成本預算:經濟條件決定了建筑項目的成本預算,直接影響建筑的規模、材料和施工技術的選擇。
• 經濟效益:商業建筑的設計還需考慮經濟效益,追求成本與收益的最優平衡。
• 可持續發展:隨著對可持續發展重視度的提升,經濟條件也包括了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全過程費用。
5、社會需求
社會需求的變化是推動建筑發展的重要動力。建筑不僅要滿足基本的居住、工作功能,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求。
• 功能多樣化: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現代建筑需要滿足更加多樣化的功能需求,如辦公、商業、娛樂等一體化設計。
• 建筑智能化: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的興起反映了社會對高效、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
• 綠色環保: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要求建筑設計和施工更加注重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