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構件作為一個整體承受著外力。同時,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很低,故只考慮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壓應力,而拉應力則全部由鋼筋來承擔。
對于受力構件截面設計來講,受拉的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其單位面積的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鋼筋發揮效率也就越高。
鋼筋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厚度的確定
對于受力鋼筋混凝土構件截面設計來講,在鋼筋所能承受的彎矩范圍內,受拉的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其單位面積的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鋼筋發揮的力學效能也就越高。
所以一般來講,鋼筋混凝土構件受拉鋼筋總是應盡量靠近受拉一側混凝土構件的邊緣。如果鋼筋混凝土構件的鋼筋位置放置錯誤或者鋼筋的保護層過大,輕則降低了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重則會發生重大事故。
鋼筋保護層最小厚度規定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表1 的規定。
注: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輔助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梁、柱中的箍筋、構造筋的保護層不應小于15mm。
板、墻、殼中分布鋼筋保護層不應小于表1 中相應保護層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于10mm。
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10mm,預制的肋形板主筋保護層應按梁的數值采用。
要求使用年限較長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環境侵蝕的建筑物的承重結構。
當處于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時,其保護層應適當增加。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護層厚度尚應遵守防火規范有關規定。處于四、五類環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于40mm,應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環境類別的分類
a.室內環境潮濕: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b.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c.使用除冰鹽的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變動的環境,濱海室外環境;
d.海水環境;
e.受人或自然的侵蝕性物質影響的環境。
確定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方法及步驟:
1、構件所處的環境查表2 確定環境類別;
2、依據構件種類、混凝土強度、環境類別查表1 并結合縱向受力鋼筋、輔助鋼筋的直徑及輔助鋼筋保護層的要求確定保護層最小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