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主要特征:尖形拱頂、飛扶壁、彩繪玻璃。其基本構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區別
1、興起時間不同:巴洛克式風格是17到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興起,而哥特式是一種興盛于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筑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筑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筑所繼承。
2、裝飾風格不同:巴洛克式風格的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哥特式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且帶尖,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其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3、建筑特點不同:巴洛克式風格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夸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哥特式最明顯的建筑風格就是高聳入云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
世界三大哥特式建筑
1、巴黎圣母院
說到巴黎圣母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代表,是歐洲建筑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從外觀上來看,巴黎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極具哥特式的特點,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具有跨時代的建筑韻味。
2、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三大哥特式教堂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科隆乃至德國的標志性建筑。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高達150多米。從外觀上來看,科隆大教堂高聳入天,規模浩大,進入教堂內部更覺得自我的渺小。教堂內部五彩斑斕的琉璃窗裝飾出基督徒們的信仰,科隆大教堂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和裝飾元素。
3、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是意大利*的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蘭市,是米蘭的主教座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規模居世界第二。米蘭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拿破侖曾于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從外觀上來看,米蘭大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稱。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圣經故事等宗教題材。